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- 門票類型
- 景區(qū)原價
- 優(yōu)惠價
- 2人以上價
- 支付方式
景點介紹
天心閣,天心閣在長沙市中心地區(qū)東南角上,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。為長沙重要名勝,也是長沙僅存的古城標志。具體方位為長沙市中心東南角、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墻內。樓閣三層,建筑面積846平方米,碧瓦飛檐,朱梁畫棟,閣與古城墻及天心公園其它建筑巧妙融為一體。基址占著城區(qū)最高地勢,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,近有妙高峰為伴。其名始見于明末俞儀《天心閣眺望》一詩中,至清乾隆年間重修天心閣,“極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閣”,盛名于世且成為文人墨客雅集吟詠之所。
天心閣原名“天星閣”,其名字源于明代盛傳的“星野”之說,按星宿分野,“天星閣”正對應天上“長沙星”而得名,因此這里曾是古人觀測星象、祭祀天神之所,加之古閣位于古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顛,被古人視為呈吉祥之兆的風水寶地,人們多愿在此祈福消災、強世興家。清乾隆年間,隨著城南書院遷址天心閣城墻下,天心古閣曾作為與城南書院相對應的文化祭祀場所,閣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兩尊神像,以保長沙文運昌盛,舊時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,文人墨客也常登閣遠眺、吟詩作賦。清代大學者黃兆梅一首“四面云山皆入眼,萬家煙火總關心”已成為千古絕唱,而明代李東陽的“水陸洲洲系舟,舟動洲不動;天心閣閣棲鴿,鴿飛閣不飛”絕妙佳聯(lián)至今仍被廣為傳頌。天心閣下的古城墻始建于西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為長沙王吳芮所筑,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。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修復加固,其長為8.5公里,呈南北長、東西窄條狀,共設九座城門,大大增強了長沙城池的防御能力。后至1924年原國民政府修筑環(huán)城馬路,僅保留天心閣這段古城墻,其長251米,高13.4米,存南、北兩月城,是我國古代城防工事現(xiàn)存實例中極為罕見的,對研究古代軍事城市防御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,是古城長沙為數(shù)不多的文化載體和歷史遺址。
預訂須知
景點視頻
地圖交通
乘122路,202路,406路等公交車到【簡牘博物館】站下車。
乘2路,143路,145路公交車到【天心閣西門】站下車。
乘122路,202路,314路公交車到【天心閣】站下車。